白酒“老二”五粮液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创历史新高,增速近三年逐年放缓。
8月25日,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55.06亿元,同比增长1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70.37亿元,同比增长12.83%;基本每股收益4.389元,同比增长12.83%。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五粮液营收和净利创历史新高。但自2021年起,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逐年放缓。2021年至2023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9.45%、12.16%和10.39%,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1.6%、14.38%和12.83%。
公司主要从事白酒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五粮液酒”是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并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开发了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特头曲、绵柔尖庄等“五粮浓香”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五粮液的现金流大幅提升。上半年五粮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13.3亿元,上年同期为18.87亿元,同比增长500.39%。
对此,五粮液解释称,报告期内,消费市场复苏,公司现金回款比例提高,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收现额度较高,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加,同时受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基数低的综合影响所致。
合同负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未来取得营收的能力。截至去年底,五粮液的合同负债约123.79亿元,占总资产的8.10%。而截至今年上半年,五粮液释放了约87亿元合同负债,目前仍有约36.49亿元的合同负债在手。
此外,由于公司持续加大对生产工艺等科研项目的投入,上半年五粮液研发投入为1.36亿元,同比增长32.98%。
在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中,五粮液酒类产品的营业收入约为418.92亿元,同比增长8.77%;毛利率为82.61%,同比增长0.75%。
具体来看,五粮液产品占比超八成,上半年实现营收约为351.79亿元,同比增长10.03%,毛利率为86.8%,同比增长0.42%;其他酒产品的营业收入约为67.13亿元,同比增长2.65%。
此外,五粮液产品的产量约2.07万吨,同比增加11.14%,销量约2.16万吨,同比增加15.82%;而其他酒产品的产量同比大幅增加31.43%至7.38万吨,销售量同比大幅增加33.66%至7.11万吨。对此,五粮液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上半年五粮浓香酒动销较好,导致销售量增加。
五粮液的主要销售模式包括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经销模式包括传统渠道运营商模式、KA卖场等,主要在线下销售。直销模式包括直接面向团体消费者销售产品的团购销售模式、直接面向零售终端和团体消费者的专卖店模式,以及线上销售模式。
今年上半年,五粮液经销模式实现收入约为243.10亿元,同比增长7.15%,毛利率为79.51%,同比增长1.19%;直销模式实现收入约为175.82亿元,同比增长11.09%,毛利率为86.90%,同比下降0.03%。
除了面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挑战外,五粮液在风险因素中也提及“行业竞争加剧”困境。半年报指出,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已经由增量发展时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竞争尤其是头部名酒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但名优白酒穿越周期的能力将显著强于中小白酒企业。对此,五粮液表示,公司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深入实施“135”战略,持续巩固和强化五大核心优势,以生态为底色、品质为核心、文化为支撑、数字为动能、阳光为保障,打造五位一体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的五粮液。
“五粮液当前估值相对低位,后续批价上行有望成为催化剂。”据光大证券5月28日发布的研报显示,今年元旦春节到五月动销优秀,全国26个大区均实现双位数增长,部分大区实现超20%的增长。五一期间动销亮眼,开瓶率、库存去化均有不错表现。针对市场关注的渠道利润、量价问题,公司强调发货要和市场容量匹配、经销商动销能力要和计划量匹配,同时加强市场管控,通过数字化管理、科学调控,推动八代五粮液价格向价值合理回归,尽管年初普五批价存在波动,但目前价格逐步企稳,同时将通过个性化产品、激励收益等增厚渠道利润。
据华福证券7月20日发布的研报显示,疫情放开后,今年1至5月五粮液在全国26个营销大区普五的销售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动销拉动下库存已回落至合理水平。五粮液作为千元价格带领跑者,向上可承接茅台溢出红利,向下在消费频次下降时则成为次高端的高效替代品,能够上下挤压对手。向上方面,疫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在恢复,茅台消费者或消费降级至五粮液。同时,相较于具有奢侈品和收藏属性的茅台,五粮液渠道库存过度囤积的可能性更低、终端开瓶率更高。向下方面,普五批价卡位千元价格带,对次高端产品批价的影响较大。在经济爬坡复苏期,消费频次降低时,品牌效应凸显,五粮液顺势成为次高端产品的高效替代品,抢占次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
截至8月25日收盘,五粮液收跌0.44%,报收161.55元,总市值6270.74亿元,年初至今跌8.52%。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