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居然有17位副总公募“批发”高管为哪般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4-17 08:50:57  阅读量:5758   

深圳某公募近日提拔一位女副总,引来市场热议和同行羡慕:入司刚满五年就被提拔,很有可能是目前最年轻的公募女副总。实际上,在行业高速发展和人才频繁流动背景下,公募高管年轻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不少核心高管上任时年龄只有30多岁。最为人知的是,始于2020年初、至今仍在持续的明星基金经理升任副总现象。

但几年下来,这逐渐演变成了业内热议的高管“批发”现象。个别基金公司加速提拔明星基金经理,副总数量目前已高达17位。在金融行业降薪的背景下,“加官进爵”是基金公司留住人才的现实做法,但有些副总可能并没承担实际管理工作。业内人士表示,过度增加副总会导致管理层“头衔膨胀”,甚至还可能会造成管理层臃肿,从而降低公司治理效率。

公募高管年轻化趋势明显

“女高管在公募圈内并不少见,深圳这家公募女副总之所以引关注,在于她给人一种年轻有为的印象。”某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副总加入公司的时间不算长,却能得到重用还被提拔为副总经理。情商高、气质佳、有亲和力、办事干练是她给人的直观印象。作为“80后”,她是目前最年轻的公募女副总之一。

实际上,在行业高速发展和人才频繁流动背景下,公募高管年轻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不少核心高管上任时甚至只有30多岁。

数据显示,朱雀基金董事长邬锦明出生于1983年,2021年底上任时不过38岁;益民基金副总经理王健,出生于1984年,2022年6月上任时同样为38岁。东兴基金原督察长王微出生于1984年,于2020年上任时更是只有36岁。长信基金董事长、长江证券总裁刘元瑞出生于1982年,2021年初上任时也不足40岁,当时“80后”总裁出任长信基金董事长曾一度引起市场热议。

北方某市场分析人士对记者说,公募基金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年轻有活力的管理者来推动发展。年轻高管的涌现,反映出基金公司对年轻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此外有金融人士对记者感慨,在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70后”的核心高管都不算特别多。但公募基金属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迅速,不少业绩突出的“80后”乃至“85后”骨干,30多岁就当上了核心管理层。

新老人才加速迭代

公募高管年轻化的确和基金行业发展特性有关。准确来说,这是行业高速发展下新老人才加速迭代的必然结果。

“核心高管趋于年轻化是由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决定的。”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对记者表示,随着中国无风险利率逐步下行以及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变,国内公募行业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在进行专业化转型。年轻高管往往会为基金公司带来一些新的发展理念,为公司治理提供新鲜血液,使得基金公司可以应对愈加剧烈的竞争。但另一方面,目前公募基金公司存在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现象,也导致部分基金公司中更有经验的核心高管缺失,使得更年轻的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认为,相当部分公募基金的股东是金融央企或国企,股东背景或多或少会对基金公司管理体系有影响。但与股东相比,基金公司本身的市场化程度要高很多,且职位级别越往下相关影响相对就越小。“在近年高速发展背景下,基金公司在陆续进行内部管理体系改革,提拔不少40岁以下年轻副总这一现象,应该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关键突破口。40岁上下是一个黄金年龄段,优秀的管理者往往能在经验、能力、精力三者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况玉清说。

“基金行业高竞争、高风险的工作状态,对年龄较大的人来说压力太大,或者会遇到职业瓶颈,不少人去外界寻求转型,因此优秀年轻人被推向高管职位。”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杨国庆对记者表示,这些提拔目的之一是为了激励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年龄未必大,经验未必多,但高杠杆的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一旦踏上风口,业绩大概率会较为突出,从而被提拔为高管。

“年轻高管的优势是学历高,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但可能会缺乏足够的行业沉淀,关键时刻的问题把控等方面可能会不如资深高管。但无论如何,这是年轻高管宝贵的历练机会,有助于加速成长与成熟。”杨国庆说。

“加官进爵”导致

副总数量迅速攀升

与年轻化趋势伴随而来的,还有快速增加的公募高管数量。

概括而言,公募高管大多来自三大领域:一是市场或渠道领域;二是投研领域;三是中后台部门。与前述出自市场岗位的女副总相比,近年来年轻的公募副总更多是出自投研部门,并形成了被广为人知的“投优则仕”现象。

最新案例是2023年3月汇丰晋信基金的“80后”明星基金经理陆彬新任公司副总经理。2022年则有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升任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等案例。更早的2021年和2020年这类案例更是常见,如2021年6月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升任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出生于1983年的冯明远当时是38岁;2020年易方达基金更是提拔了张坤、张清华、冯波、陈皓、胡剑5位副总经理。不难发现,主流公募新任副总多是在2019年这轮大发展中跑出来的明星基金经理,其中不乏刘彦春、王宗合(鹏华基金)、刘格菘(广发基金)、曲扬(前海开源基金)、郑煜(华夏基金)等顶流基金经理。

几年扩容下来,个别公司副总数量迅速攀升,逐渐形成了业内热议的副总“批发”现象。比如某家大中型公募副总已从前几年的4位左右增加到了8位,南方某家头部公募在加速提拔明星基金经理后,副总数量更是达到了17位。相比之下,一家近年少有提升副总的头部公募,目前只有3位副总。

记者观察到,明星基金经理提升副总前后,多会出现离职传闻,提升副总后传闻随之消失。“升职是公募基金留人的最现实做法。”况玉清分析,近期券商等金融机构都在降薪,下属的基金公司薪水本来就高,继续加薪阻力会很大。个别基金公司如果缺乏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加官加爵”就成了留人的最优策略,“这没什么不合理的,在企业界副总裁甚至高级副总裁等职位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级别、身份、成就认可方面,不一定在管理分工上。首席信息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执行官等才算是严格意义的管理分工上的高管”。

过多虚职或造成“头衔膨胀”

升职留人虽无可厚非,但随着“有名无实”副总数量增加,业内担忧这是否导致管理层臃肿,进一步导致公司治理效率降低?

曾有多位公募行业人士对记者私下表示,某些明星基金经理挂着副总头衔,但实际上并没承担相应的管理职务。“有些基金经理不懂管理,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当副总后依然是闷头做投资。”

同时,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基金公司作为企业同样需要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虽然部分基金经理在做投资的同时也可以做好管理工作,但更多基金经理仍属于专业人才,或并不适合日常管理业务。不少基金公司出于对优秀基金经理的褒奖或对于其离开的担忧,可能会进行名义上的人事安排,但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会降低管理效率,对公司内部文化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从优秀企业经验来看,高管层对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因此基金公司应落实核心高管的治理职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或是更好的选择。

况玉清认为,从某种程度讲,这种晋级对基金公司是一种无奈之举,“晋级之后具体管理岗位需求没那么多,持续提拔年轻副总会不会带来管理层臃肿,关键还是要看管理上的创新,尤其是业务分工,目前还需要时间去观察”。

但杨国庆认为这与大的文化观念有关,有一定合理性。他说:“各行各业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似乎被提拔为领导才能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增加核心管理岗位来留人的做法,不失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这未必会造成管理层臃肿,但会造成企业界长期以来盛行的‘头衔膨胀’现象。”

在杨国庆看来,“有名无实”高管对基金公司运转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高管团队的具体运转并非按头衔开展,而是按职能分管进行。有些高管有头衔无分管,属于享受待遇意义上的“虚衔”。只要掌握实权的核心高管具有足够的经营管理能力,发挥制定战略、整合资源、激励团队、把控风险等作用,就能保证公司正常运行。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206

推荐阅读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煤炭与军工板块涨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煤炭与军工板块涨幅居前

  • 薄膜电容行业报告:新能源车、光伏、风电驱动薄膜电容市场潜力巨大

    薄膜电容行业报告:新能源车、光伏、风电驱动薄膜电容市场

  • 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提升视力的说法不靠谱

    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提升视力的说法不靠谱

  • STEPVR发布元宇宙登入门产品“国承1号”

    STEPVR发布元宇宙登入门产品“国承1号”

  • 苹果汽车项目团队又一高管跳槽:去年11月份加入任职不到7个月

    苹果汽车项目团队又一高管跳槽:去年11月份加入任职不到